清明时节,春光正好。4月6日清晨7点半,我带着从未有过的紧张和兴奋站在2025济宁马拉松的起跑线上。鸣枪开跑的那一刻,热烈的欢呼声在耳边炸开,我仿佛做梦一般踏上了马拉松的赛道,成为了曾经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赛事中的一员。

在得知自己的家乡济宁要举办马拉松的消息后,热爱运动的我涌起了要挑战人生中第一次马拉松的冲动。为了这个“冲动”,我开始全力备战,几乎把我全部的业余时间变成了跑步。没有进行过长跑训练的我,当用双脚一步步突破5公里、10公里、15公里的时候,换来的是自己内心一次次的喜悦和满足,是看到了更加自信、强大的另一个我。于是我挑战了人生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。

沿着春意盎然的城市主干道,我和我的同伴–来自山东公用金水科技的8名同事,奔跑在文化与现代交融的美丽画卷中。前5公里,呼吸顺畅,脚步轻盈,心情连着风景十分美丽。古运河边春风拂柳,智慧港口气势恢弘,内环高架的立体交织搭配灌满赛道的彩虹般的人潮,让人仿佛置身一场穿越时空的奔跑旅程。8公里的时候,同事范相欢一直陪跑在我身边,如同在平时工作中的相互扶持,不停给我加油打气,这时候的鼓励比任何啦啦队和加油标语都更有力量。18公里的时候,疲惫开始显现,腿部开始有抽筋的表现,脚步渐渐变得沉了起来。我一度想放慢脚步甚至想要放弃…就在这时,我看到了前来为我加油助威的同事,还有身边为我加油呐喊的陌生跑者,我一下子像打了兴奋剂一样,瞬间满血复活,继续加速奔跑。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:一个人的马拉松,也可以是团队的接力赛,他既是跑者面对极限的孤勇,也是万人同频呼吸的狂欢,个人与群体在奔跑中达成奇妙的“同路人”。最后一公里,我几乎是咬着牙在坚持,脚步已经变成了机械式的挪动,腿和脚的疼痛似乎都已经变得麻木,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:不可以放弃,要跑完,一定要跑完!冲过终点的那一刻,我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:“我做到了!”2小时27分52秒,这样的成绩不值一提,却会成为我人生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组数字。
跑完21公里后,我才重新认识到我做的不是一件跑步的事情,它并不是来自身体和速度的比拼,而是对意志的挑战和心态的磨练。相信自己,并坚持自己的节奏,踏踏实实跑好每一步,一定会得到甚至超出你想要的。这很像我所从事的销售工作,面对一个项目,从筹备到迎战、从竞争到攻坚、从冲刺再到交付,期间难免有“抽筋”、“失速”的瞬间,也会有“超越”与“喝彩”的时刻。
汗水在赛道上凝结成光,呼吸与心跳编织成挑战极限的乐章,疲惫与坚持交织出无言的壮丽,赛道上的起伏是心灵跨越藩篱的旅程,映射人生必经的沟壑与坦途。一场春日马拉松,诠释着“长跑者思维”的内涵,开启了我对马拉松运动的重新认识。